10月28日晚,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常青应邀来我校在翡翠湖校区逸夫建筑艺术馆,作了场题为“建筑的知与行”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建筑与鼎点娱乐网站副院长苏剑鸣主持,300余名师生聆听了常青院士的学术报告。
报告会上,常青院士就如何思考建筑、看待建筑、设计建筑,结合他的建筑理论研究以及建筑实践创作谈了个人的体会。他首先阐明了建筑学介于科学与艺术之间关于“建成环境”的高度综合性的学科特征,继而以建筑流变为切入点,通过对西方建筑从古典主义到新古典主义、从立体派绘画到现代主义建筑、从人地关系到古今关系等方面发展历程的分析,阐述了建筑传统对于现代设计的重要性,指出“建筑传统蕴含历史原型,而一切原创皆源自原型,对原型理解的深度决定了原创的高度”。他强调,建筑最重要的并非个体建筑本身而是“人地关系”。同时,结合海口骑楼老街区修复与再生工程实践,提出历史建成环境再生中“瞻前顾后,与古为新”的理念和“修旧如旧,补新以新”策略,详细介绍了以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为目标的“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新方法。
报告会后,常青院士还热情地与现场师生互动,就师生的有关提问进行了详细解答。常青院士精彩的报告和互动解答,受到了与会广大师生的广泛赞誉。
常青,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责任教授,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会士(Hon. FAIA)。现任同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城乡历史环境再生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建筑历史学术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名誉理事、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住建委科技委副主任、上海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历史建筑建筑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
主持完成五项国家级研究课题;领衔创办国内第一个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拓展历史环境再生研究领域;创办《建筑遗产》《Built Heritage》双学刊;培养毕业博士生32名,其中10名获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奖;出版《西域文明与华夏建筑的变迁》《中华文化通志.科学技术典.建筑志》、《建筑遗产的生存策略》《历史环境的再生之道》等多部学术著作;主持外滩源前期规划及概念设计、外滩轮船招商总局大楼修复工程设计、海口骑楼街区保护与再生等多项工程设计;曾荣获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金奖 、教育部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