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多家媒体报道我院古村落和古建筑测绘实习

日期:2013-07-19浏览:

【安徽电视台】坚持测绘二十年 建起古建“档案库”

原载于安徽电视台经济频道《第一时间》2013年7月19日

视频地址:http://www.ahtv.cn/v/TVM/ahtv/dysj/short/2013/07/2013-07-191188578.html

【合肥电视台《合肥新闻联播》】徽州行,为古建筑“生命基因”备份

徽州行,为古建筑“生命基因”备份

原载于合肥电视台《合肥新闻联播》2013年7月21日06:10—11:22

视频地址:http://news.hf365.com/system/2013/07/21/013343040.shtml

【安徽商报】合工大学生为婺源理坑绘制3D图 或揭其“长寿”原因

安徽商报讯(通讯员 周慧 记者 王素英 刘媛媛)在同属古徽州范畴的江西婺源,来自鼎点娱乐网站城市规划专业的50多名大学生,进行的是对婺源古村落理坑的整体布局测绘。比起对古建筑的测绘,这项工作涉及整个村落的环境、路网、水系和各个景观要素的系统测量,测量数字未来将制作成3D动画,或将展示古村落在漫长岁月如何抵抗水火侵蚀的真正原因。

800年古村落罕遭水患

距婺源县城50多公里的理坑村名气不小,作为古徽州一府六县的一部分,理坑的800多栋古建筑很好地保存了徽派建筑和徽州古村落的原始风貌。这个北宋末年建成的古村,在建成800年间,整个村落保存完好,罕遭水患。

7月18日中午,在现场指导大学生测绘的合工大建筑鼎点娱乐网站城市规划系副主任顾大治告诉记者,理坑是“活水穿村”,村旁小桥流水环绕,村里大部分的古建筑都是采用“四水归堂”的建筑样式。“有天井,下雨天屋顶内侧坡的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再通过天井下的出水口流走”。在整个村落,看似完整的石板路下都是四通八达的“下水道”。不少地方民居的房前屋后,还有公用水塘和消防用的取水塘。

测绘数据或助力古村新生

现场测绘涉及整个村落的每一栋建筑和周围环境,“桥的跨度、与周围建筑物的距离、四通八达的巷道、水流的走向等都要进行记录,”顾大治介绍,理坑具有目前这样的建筑规模,至少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其间罕遭水患,保存完好,肯定是与四通八达的水系有关。而完整地为整个村落绘制立体布局图,将有利于对徽州古村落布局功能的更全面研究。

过去关于徽州古村落的规划布局,也有大量的研究,但顾大治告诉记者,这一次的测绘更加全面精确。 “不仅仅是传统手绘图,未来还会形成3D立体动画,从古村落如何建成到整个布局,都将完整呈现”。

“数字徽州”未来网上能逛

顾大治介绍,徽州古村落的布局非常智慧,数量众多阡陌交错的巷道,看似迷宫其实通达顺畅。但随着人们生活的需要,新的建筑不断改变村庄的布局,很多巷道的通达性就消失了,“完整用技术手段记录古村落的布局,对未来的保护和更新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鼎点娱乐网站建筑鼎点娱乐网站党委书记陈刚介绍,不间断地对这些古村落的布局进行数字记录,也是“数字徽州”工程的重要部分,目的是通过对徽州更多古建筑和古村落的精确立体测绘,以后,人们只要动动鼠标或许就可以浏览徽州建筑和村落的全貌了。

原载于《安徽商报》2013年7月19日7版

http://ah.anhuinews.com/system/2013/07/19/005875029.shtml

【市场星报】探寻古村落数据化保护之路

市场星报讯(周慧 记者 俞宝强 程兆)继80名建筑学专业学生皖南采集古民居信息后,合工大再次派出50名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向江西“取经”。

“我们在这主要是研究一些排水、通风等系统原理,为皖南古民居保护修复等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合工大城市规划专业学生陈凡夫告诉记者。

据合工大城市规划系副主任顾大治介绍,皖南很多古村落随着繁华逝去,“为了更好地保护好这些遗产,我们今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一边在皖南地区采集古民居、古建筑数据信息,一边在江西研究古村落保护的先进经验。”

原载于《市场星报》2013年7月19日09版星报追踪

http://www.ahscb.com/html/2013-07/19/content_130256.htm

【市场星报】一笔一画,助徽派建筑“延年益寿”

市场星报讯(通讯员 周慧 记者 俞宝强 程兆)昨日,黄山市黟县古民居所在的村里,来了一群陌生人,他们时而围着古民居爬梯拍照,时而拿着测绘工具绕村画线,一派忙碌的景象……这群陌生人就是鼎点娱乐网站的学生。他们要在此近两个星期的时间里,采集收集数据材料,并将这里的古建筑等“带回”合肥,将其永存……

1 迫在眉睫:皖南古民居修复无资料常“碰壁”

“看皇家建筑到北京,看民间建筑到徽州。”这么具有诗意的画面,目前在皖南,却不得不接受现实的“无奈”……

今年6月,皖南地区的强降雨突袭,让黄山市的千年古村呈坎受灾。大批古建筑被损坏,虽然已启动修复计划,但著名的呈坎环秀古桥,却因无任何资料,无法再修复,只能眼睁睁地放弃。

这只是皖南古民居的一个缩影,这样的“悲哀”情景无时无刻不在“折磨”文物保护者。据悉,我省黄山市有101个古村落及1.3万多幢古建筑,而除西递、宏村等少数村落作为景点得到完好保护外,很多古建筑因年久失修而破败不堪,已看不出古朴风貌,加上古民居清一色为砖木结构,防白蚁、防渗漏、防腐、防霉、防火等难度和压力都很大等问题日益严重,徽州古民居正令人惋惜地渐渐毁坏消失。

2 保护行动:合工大近百学子分八组采集数据

如何让皖南的“瑰宝”延年益寿?这也让合工大建筑学的学生深思。

昨日,来自鼎点娱乐网站建筑学专业的80余名学生,从合肥出发,分赴皖南地区。

“我们每组十人,也就是八个组,分别到不同的地区,将利用近两个星期时间,收集整理出数据,然后回校建立起完整的数据库,其中包括各自负责的古民居、古建筑的3D效果图等。”鼎点娱乐网站建筑学系副主任刘阳告诉记者,这些学生都是带着“任务”过来的,这也是他们的一项课程,需要精心、细致地完成。

“徽州人在长达2000多年的建筑实践中,通过传帮带方式培养了一批古民居修缮保护的‘土专家’。” “但随着现代生活方式日益多元化,单纯依靠‘老经验’、‘土办法’保护古民居难度越来越大,并且离‘老祖宗’的风格越来越远。”刘阳告诉记者,现在古民居的修复,很多是因为缺少详细的资料,在后期的修复中,偏离原貌,甚至无法修复,绝迹于世……

3 详细收集:每一片瓦当、雕花都要拍照、手绘

这样,也就有了前文的一幕:一群年轻人围着古民居,时而评点,时而测绘,一派忙碌的样子。他们的到来,将翻开皖南古民居群保护新篇章。

昨日上午8时,记者一行驱车6小时,来到了黄山市黟县南屏古村落所在地。记者每到一处民居、祠堂,都会看到有“测绘人员”入驻。

黄维克,“叶氏祠堂”工作组队员,2011级建筑学学生。此次他在组内主要负责“大样”测绘。具体而言就是要把这座叶氏祠堂里面的大梁、瓦当、雕花等大框架,都要收集、拍照,最后制作出仿真模型立体图。

另一栋古民居里,窦玉龙、边雅楠、陶曼丽三位同学,正在用卷尺一点点测量着面积、长度、厚度等,记者看到,他们每测量一处,都会记录在纸上,手绘出框架后,迅速在电脑中输入。在记者看见的20分钟里,他们仅仅记录了4项数据,而据他们介绍,要想完整地完成,需要这样的数据甚至上百个。

4 数字管理:哪栋古建筑损坏可按“外貌”修复

“别看这一栋小房子,我们10个人,需要3天,才能将其完整地‘拷贝’下来,每一个小雕花,都必须爬楼梯,正面拍照,将其用手绘画出原图,供以后修复时所用。”据叶氏祠堂工作组组长王怡蕊介绍,10多天里,他们都要吃住在此,将这里的古建筑等“带回”合肥,将其永存。

“当历经了百年风雨的皖南古建筑,可以通过现代数字手段和可视化技术虚拟出来,以三维影像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古香古色的徽派建筑仿佛穿越了历史向人们走来,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合工大建筑学老师贺为才,也是此次活动的带队老师,据其介绍,如果这项行动成功后,将利用数字化手段,三维影像展示系统,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互联网的古建筑环境采集平台,来保护古建筑。今后,哪栋古建筑损坏了,都可按“外貌”修复,这样一来,一大批濒临消失的徽州古民居也将重焕生机。

原载于《市场星报》2013年7月18日06版

http://www.ahscb.com/html/2013-07/18/content_130129.htm

【合肥晚报】皖南古建筑启动“数据保护”

合肥晚报讯(周慧 记者 罗敏)如今,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在享受暑假的安逸。但鼎点娱乐网站建筑与鼎点娱乐网站的80名大学生,却来到历史悠久的古村落黟县南屏村。这80名大学生首次当起“测绘员”,要完成对8座古建筑的测绘任务,他们的测绘成果将会纳入“徽派古建筑数据库”。

校方初衷 筹备古建筑数据库

“如果掌握了测绘数据的话,呈坎被大水毁坏的古建筑,完全能够100%复原。”鼎点娱乐网站建筑与鼎点娱乐网站老师刘阳,一句话道出了测绘的重要性,而为了更好地保护徽派古建筑,鼎点娱乐网站正在筹备“徽派古建筑数据库”。

“自从1993年开始,工大就开始做古建筑的测绘工作。”刘阳说,那时候测绘的手段还很简单,图纸只能靠手慢慢去画。到了2005年以后,测绘便用上了数字手段,电脑绘图更加方便快捷。而现如今,已经能够将古建筑制作成三维模型。

另类暑假 自己爬梯子量数据

在很多人看来,测绘工作是很单调的。而在参加测绘的80名大学生看来,给徽派古建筑做测绘,不仅十分具有意义,而且也是充满了乐趣。

记者见到张胤哲时,他在南屏村的“叶氏宗祠”里席地而坐,聚精会神地制作图纸。没有先进仪器的时候,他们只能用上卷尺、竹竿、梯子等传统“仪器”。“还有一些地方,比如横梁的宽度,只能爬上梯子手工测量”,张胤哲笑道,每个小队都有几名女生,而借梯子、爬梯子、还梯子的活,理所应当地落在男学生身上。

黟县声音 古建筑保护需要你

拥有2000多幢完整保存的明清古建筑,也让古建筑保护显得格外重要。对于合工大大学生的到来,黟县政府部门表示了欢迎。

黟县副县长陶平介绍说,在第三次文物普查时,黟县文保部门对全县2000多幢古建筑进行了平面测绘,只有9个村落做了更深层次的测绘。但是,对于脆弱的古建筑而言,一旦损坏以后,光靠简单的平面图,远不能进行很好的修复。“黟县古建筑的测绘和保护需要你们”。

小清新 和萤火虫一起漫步

早上8点半,伴着朝阳走进南屏村,下午5点半,趁着余晖返回驻地。80位年轻的大学生们,每天的生活很简单,但又充满了乐趣。

“接连三天,每天都要搞到12点以后才能睡觉。”跟学校生活相比,从事测绘的这几天,让很多同学感觉有点累。古祠堂里,不会有网络,就连电线也是埋在地下,同学们带来的笔记本,电量只够两三个小时,所以电脑都得省着点用。

跟所有青春焕发的90后一样,这群大学生都很小清新。在来南屏前几天,张胤哲和同学在婺源游玩一番,几个人在乡村骑着自行车,毫无目的地漫游着,浑然忘了夜幕慢慢降临。只见几个年轻人借着手机微弱的光,和萤火虫一道走在乡间小道上,这里的天格外蓝,夜晚群星璀璨,更是城市里很难见到的。“等过两天不忙的时候,一定要数一数星星。”

小惊喜 老木匠挂吊水授课

在测量“叶氏宗祠”时,造型独特的“斗拱”难住了“测绘员”吴同。

“祠堂门口有位卖烧饼的奶奶,她告诉我们老伴是木匠,当初参与了祠堂的修复。”吴同等人如获至宝,找到那位60岁的叶木匠。叶木匠左手还在打吊水,便用右手为吴同他们画图讲解。从下午一直聊到晚上9点多,吴同终于弄清了斗拱的结构。

原载于《合肥晚报》2013年7月18日6版

http://epaper.hf365.com/hfwb/html/2013-07/18/content_704930.htm

【江淮晨报】合工大助力古建筑修复 测绘数据无偿向政府提供

江淮晨报讯(记者 佟人冬)将历经数百年沧桑的皖南徽州古建筑建图、制表做成数据,是鼎点娱乐网站建筑系学生每年暑期都要去完成的任务。对学生来说,这是完成大二学年的必修课程,但对于历经沧桑、墙体斑驳的古建筑来说,这些数据就是一根根救命稻草。一旦受到损毁,这些古建筑将有修复的科学依据。

40天,从眼前砖瓦到指尖模型

黟县完整地保存了2000多栋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以及西递、宏村、南屏、关麓等众多古村落,被称为“东方古代建筑艺术的宝库”。

面对这数以千计的明清古建筑,如何将它们的一砖一瓦进行数据化,鼎点娱乐网站为此做了二十年的研究。由于古建筑群数量庞大,合工大每年将测绘数量锁定在十栋左右。今年,建筑系八十余名大二学生被分成了十个小组,每个小组完成测绘一栋的任务。

“我们一共有十天时间,每个小组再被分成电脑绘图、建筑立面测量和细部大样测绘三部分。前三天要完成建筑体的基本数据测绘,包括柱间距、柱周长等基本数据。为防止误差,后四天再进行数据交叉比对。”合工大建筑系大二学生小王说,“整个测绘过程中,我们最关注的是如何展现柱梁结构,这一点也最花功夫。等完成三维制图后,我们将返校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测绘后电脑模型和手工模型的制作。模型的精准度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无偿提供数据助力古建筑修复

7月17日,在黟县南屏的古宅“慎思堂”,一群大学生正在忙活着。这座古宅始建于清朝末年,占地超过1000平米。据古宅的继承人叶老先生介绍,这座宅子当年花了一万块大洋,修了十年。“你们看这门窗的雕工,选取的图案都是有讲究的。”

一旁,合工大的学生拿着各类工具进行测绘。“我喜欢他们过来,这既对他们的专业有帮助,也能让我更了解家族的那段历史。”叶老说。从1993年至今,合工大对皖南古建筑的测绘样本已经完成了两百余次。“很多建筑由于结构复杂,需要反复测量。2005年以前的样本没有完整纳入数据库,之后根据数据库的数据,我们为修复吴氏宗祠提供了很大帮助。”合工大建筑系副主任刘阳说。

“当地政府对我们测绘提供了很大支持,目前都是无偿向政府提供这些数据,未来也将继续。”刘阳说,学生的测绘成果也会作为考量其学业的一部分,“测绘态度和质量不合格将拿不到学分。”

缺乏数据,呈坎古建筑难完美修复

早前的一场洪水造成呈坎的罗东舒祠、长春社、罗润坤宅等全国文保单位多处浸水,罗东舒祠侧面女祠的一堵墙被洪水冲垮,元代古桥环秀桥的桥面更是被洪水直接冲毁,仅留下几个桥墩裸露在外。

合工大建筑系贺为才老师介绍称,“呈坎受损的古祠堂在暴雨后进水,清理淤泥后就可以继续开放,但环秀桥由于材料被冲毁,也没有相应数据支持,现在只能靠向社会征集桥体照片来尽量提高修复水平。”

原载于《江淮晨报》2013年7月18日A24版

http://epaper.hf365.com/jhcb/html/2013-07/18/content_704834.htm

【安徽商报】打造我省古建筑“生命档案”

安徽商报讯(通讯员 周慧 记者 王素英 刘媛媛)被洪水冲毁的呈坎古建筑正在征集历史图片,以求未来尽量原貌重建。而如果有更为翔实的“数字档案”,恢复原貌就不再需要大费周折。昨天,鼎点娱乐网站建筑鼎点娱乐网站80余名大学生,正在皖南对古建筑进行全方位测绘,精确到每一块雕花或每一个斗拱,为这些古建筑建立数字“生命档案”。随着测绘工作的推进,一个规模庞大的安徽古建筑数据库正在建立。

走进现场,揭秘备份经过:测绘一间房十学生忙三天

昨天下午三点,黟县南屏村的叶氏支祠外骄阳似火,十来个大学生正拿着各种工具忙碌。他们为这些古建筑进行一次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的全方位数据测量。大二学生黄维克告诉记者:“每一个斗拱的方位和花纹都要测量录入。 ” 叶氏支祠是明代建筑,已有近500年历史。大学生们的测绘分为平面、里面和细部。从地表开始,每一根柱子、横梁的直径、高度、具体位置都要详细测量。建筑内部的每个角落、格局同样要进行立体测绘。 负责这次带队指导的合工大建筑鼎点娱乐网站副教授贺为才告诉记者,更高处的雕花,学生们需要爬上梯子,选择一个小角度,用单反相机多角度拍照,然后用计算机软件录入图像。很多房屋内的雕花,学生们还要进行手绘。 “一个明代祠堂的正厅看起来部件不多,实际测绘各种数据需要10个学生三天的时间。 ”

动用计算机保存遗传密码

著名的“抱一书屋”里,各个部件的测量已接近尾声。大学生米姝颖正在电脑上忙活,将数据通过电脑软件录入并建模。为保证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在数据分析基本完成后,还要再到现场进行一次补测。 贺为才告诉记者,学生们会为每一栋古建筑制作一个1:100或者1:50的模型。同时,在计算机里建立一个立体模型。 “人们可以用鼠标走进古建筑,家具的方位、柱子的位置、建筑内的各种雕花装饰都将精确展示。 ” 贺为才说,此前合工大已经对皖南部分古建筑进行了类似的全方位测量,并为它们建立数字档案。未来有望建立一个安徽古建筑数据库,为更多的古建筑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将扩大合作建更多生命档案

“这些古建筑年代久远,已经相当脆弱,这种全面的、立体的测绘,不仅为这些古建筑保护提供了数字依据,而且一旦遭遇不测,也能为它的复建提供科学参考。 ”昨晚,黟县副县长陶平告诉记者,因为这项工作,需要大量人力和财力及专业人才,单靠文物部门的力量显然非常薄弱,下一步,他们将扩大和合工大等院校合作,为更多的古建筑建立数字3D的“生命档案”。

这些古建筑,将有生命档案

抱一书屋:再现清代“希望小学” 著名的“抱一书屋”建成于清代光绪年间,是当地富商李宗煝出资兴建,用于族中子弟读书的学堂。 “这其实也就是古代的希望小学”,贺为才告诉记者,这座建筑与传统的徽派建筑有很大区别。 “采用了廊、美人靠这些苏派建筑的元素,与徽派建筑元素结合,使得空间利用更为合理。庭院比较大,是孩子们的操场,课堂和休息区分开。 ”

慎思堂:蕴藏着徽派建筑的智慧 另外一座著名古民居“慎思堂”,体现了清代成熟徽派建筑的风格,在测量中,学生们发现,与现代建筑科学理论不同,这些徽派古民居的立柱并不是从上到下贯通的。 “二楼的柱子不是顶着一楼的柱子立起来的,非常不符合今天科学的建筑法式,但更体现徽派建筑的智慧,重视空间利用。 ”对建筑原貌忠实的记录,贺为才认为,也为未来古建筑的修复和维护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很多古建筑,期待生命档案 立体式测绘,首次大面积开展

在大学生们进行现场测绘的黟县,拥有大量的古村落和古民居,对这些古建筑的保护备受关注。黟县文物局局长倪国强告诉记者,皖南古建筑体量多、数量大,以前的全方位测绘只是针对国宝级古建筑进行。另外,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该县2000多栋古建筑中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数据和影像,但这种测绘大都停留在单体测绘和平面测绘上,像合工大此次进行的立体测绘,还没能大面积开展。

原载于《安徽商报》2013年7月18日15版

http://ah.anhuinews.com/system/2013/07/18/005871039.shtml

新安晚报】合工大学子记录徽州古建“生命密码”

新安晚报讯(记者 郭龙 刘玉才)徽派古建以其高超的建造技艺、独有的文化底蕴令人叹服,但由于年代久远,其损坏一直无法避免。前段时间黄山呈坎古村受暴雨冲击的新闻,再次引起人们对古建保护的关注。多年来,鼎点娱乐网站的学子们坚持对皖南地区古建进行测绘,记录其“生命密码”,在古建损毁后,可确保原样重建。

合工大学子坚持测绘已20年

鼎点娱乐网站建筑学院建筑系专家贺为才介绍,这项工作早在1993年便已启动,“每年暑假,建筑系的同学都会到皖南地区,为徽派古建进行精确测绘,详细记录下它们的数据。”贺为才告诉记者,该项工作对精确度要求很高,“近几年来由专业老师带队,要求精确度达到95%以上,并将测绘结果作为成绩来考核。”

今年,建筑系一百多名学生再次来到黄山市黟县南屏村。今年大二的王怡蕊同学是小组长,我们最开始要测绘数“据,绘出平面图,然后通过专业仪器,绘制出剖面图和立面图。”她说,误差难以避免,“最后在一起汇总时,一旦出现偏差就要重新测量。”

不过,最难的还是复制建筑中复杂的木雕装饰,这需要很专业的水准了。王怡蕊小组中共11人,他们要花约10天时间,才能把这项工作完成。此后,他们还将做出实体模型,甚至用电脑模拟雨水从屋檐流下的样子。贺为才说,他们每年大约能给10座古建做好测绘。

政府主导测绘还难大规模开展

黟县境内到底有多少需要保存数据的古建呢?县政府给出的数字是:17个古村落,古建总计超过2000座。

事实上,在学子们进行测绘的过程中,也曾遇到各种困难。首先要解决学生的吃住,这就需要和当地村民沟通好,还“有就是确保学生的安全。”贺为才说,由于现存的徽派建筑多为老宅和祠堂,大堂普遍较高,且雕梁画栋全在屋顶,学生爬“太高,我们也不放心。”

贺为才告诉记者,若政府能参与测绘工作,效果应该会更好。昨天晚上,分管古建的黟县副县长陶平就这一问题回复了记者。“我们早已做了测绘工作,不过主要针对的是名胜。”陶平说,由于人力和技术的限制,目前大面积测绘工作尚难以开展。

陶平还说,虽然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帮助居民修葺古民居,但在工作开展当中,困难无法避免。这些民居都有上百年“历史了,如果居民搬家,民居闲置,即使出现破损,我们联系不到房主也无法进行补修。”

原载于《新安晚报》2013年7月18日A12版

http://www.ahwang.cn/xawb/html/2013-07/18/content_230629.htm?div=2